【2025厦门大学知识产权宣传周】逐梦知产浪潮,新华奖助扬帆 :2025新华奖助学金颁奖仪式暨世界知识产权日主题学术沙龙活动
来源: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 | 作者: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 | 发布时间: 2025-04-25 | 30 次浏览 | 分享到:

知产院讯 2025年4月24日,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新华知识产权奖助学金颁奖仪式暨世界知识产权日主题学术沙龙在厦门大学法学院B138成功举办。出席此次活动的嘉宾有:新华国际知识产权(厦门)事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敦仁先生,新华国际知识产权机构知识产权运营总监曾焕新先生,以及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林秀芹教授、院长助理罗立国副教授、杨正宇助理教授。活动由杨正宇助理教授主持,共设置七项议程。


图片

图片


01

图片

领导致辞

 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林秀芹教授首先代表研究院,向莅临现场的新华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的两位嘉宾致以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她详细介绍了新华公司的发展脉络,回顾了新华奖学金、论文专项奖及助学金的设立背景与初衷,并分享了新华奖学金对历届研究院学子的激励故事。林秀芹院长对研究院学子提出殷切期望,勉励同学们潜心向学、淬炼专业本领,未来以扎实学识回馈社会,在知识产权领域发光发热。

图片


新华国际知识产权(厦门)事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敦仁先生致辞,沈敦仁董事长结合自身丰富从业经历,重点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深耕专业领域,聚焦特定知识产权问题开展深度研究;二是赋能制度建设,以理论所学推动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完善;三是拓宽国际视野,主动研习域外知识产权理论与实践前沿。最后,他向获奖学子致以热烈祝贺,并衷心祝愿广大学子在知识产权领域逐梦前行,未来前景璀璨。

图片


02

图片

赠送锦旗

活动现场举行了庄重的锦旗赠送仪式,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林秀芹教授代表研究院向新华国际知识产权(厦门)事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敦仁先生郑重赠送锦旗,以致谢意。

 

图片


03

图片

颁奖仪式

罗立国副教授宣读2025年新华奖学金、论文专项奖、助学金获奖名单。

颁奖仪式上,沈敦仁董事长、曾焕新总监、林秀芹院长、罗立国副教授为获奖同学颁奖并合影留念。


图片

获奖同学与老师、嘉宾合影留念


04

图片

获奖学生代表致辞

 2025年“新华知识产权奖学金”一等奖获奖者、2023级硕士生刘玉婷同学担任学生代表发言。她先代表全体获奖学子向新华公司致谢,肯定其投身教育公益的善举。接着感恩老师们的悉心教导,尤其是导师杨正宇给予的支持,也感谢同窗好友的互助。同时,她表明了对知识产权工作的热爱,立志努力学习,为该领域发展添砖加瓦。

图片

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2023级硕士生刘玉婷


05

图片

世界知识产权日主题沙龙论文分享

在世界知识产权日临近之际,几位获得论文专项奖的同学聚焦知识产权领域前沿与热点议题,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2022级博士生李季,发言题目为《专利无效制度的经济学实证分析》。李季同学提到了知识产权学科的交叉属性,并从经济学视角对专利无效制度进行分析。她的研究以专利无效宣告审查决定为切入点,探讨创新质量信息和权利稳定性对技术交易的影响及具体机制,发现目前中国的专利无效制度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技术资源高效配置,确实起到了提高创新效率的作用。

图片

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2022级博士生李季


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2021级博士生苏泽儒,发言题目为《法学论文写作基本方法》。他将法学论文划分为四类:高水平论文兼具专业性与写作水准,规范论文专业达标但缺乏亮点,不规范论文存在写作缺陷但选题可取,低水平论文则内容与形式双缺失。他认为论文写作需把握形式要素,即从题目至参考文献的全要素框架,同时需兼顾内在要素,聚焦研究主题、具体研究问题与逻辑结构,遵循“选题-写作-修改”的三阶段流程。

图片

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2021级博士生苏泽儒


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2022级硕士生寇晨雪,发言题目为《合作博弈视角下数字平台数据互操作制度》。寇晨雪同学认为,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数据互操作是打破平台数据封锁、促进流通的关键。当前平台陷入非合作博弈的“囚徒困境”,欧盟《数据法》为数据互操作的实施提供合作博弈的示例。我国可以借鉴该思路,采取适度干预的政策,这样既能防范市场失灵,又可避免监管过度,推动实现数字生态共生共赢。

图片

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2022级硕士生寇晨雪


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2023级硕士生吴灿南,发言题目为《知识产权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吴灿南同学认为,知识产权硕士培养愈发重要。经对比研究发现,美国和德国在招生要求、课程设置、专业实践等多方面有独特且值得借鉴之处,两国模式有强调国际化视野与跨学科知识等共同点。基于此,在培养定位、课程体系等5方面提出建议,以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

图片

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2023级硕士生吴灿南


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2022级硕士生施科琦通过视频形式发言,题目为《非电子化声音商标可注册性与显著性判定新论》。施科琦同学认为,在市场营销中,直播带货等听觉、视觉营销模式悄然催生了包括非电子化声音商标在内的非传统商标的新形态。作为优质服务的象征和商誉的承载者,这类特殊商标的可注册性应预留一定的商榷空间。在直播带货特定场景中,该类商标的注册审查实践应充分考虑其特殊场景、环境、使用方式与使用实践,考察重点应放在其显著性(尤其是“获得显著性”)的判定上。


此次活动构建了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思想深度交融与智慧多维碰撞,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活动尾声,沈敦仁董事长与曾焕新总监分别作专业点评,寄语同学们聚焦知识产权行业实践前沿,在论文创作与职业规划中敢于创新突破,积极促进知识产权理论体系与实务场景深度衔接,让研究既具理论纵深感又富现实洞察力。


展望未来,期许研究院学子在知识产权领域深耕细作、精研不怠,不断实现新跨越、取得新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