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厦门大学知识产权宣传周】浦东法院院长朱丹法官作“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司法适用与立法完善”主题讲座
来源: | 作者:知识产权研究院办公室 | 发布时间: 2025-04-30 | 31 次浏览 | 分享到:

图片


知产院讯 2025年4月28日下午,由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协办的上海法院实务专家组团式进高校系列巡讲·厦门大学站第二场讲座在厦门大学法学院B138报告厅举行。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朱丹法官担任本场讲座的主讲人,带来“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司法适用与立法完善”主题讲座。厦门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何丽新教授、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林秀芹教授、法学院丁丽瑛教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政治部干部培训处处长张平、厦门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叶鑫欣法官、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一庭庭长林鸿法官,以及100余位厦大师生、实务界人士等出席此次讲座。何丽新书记担任主持人。

图片
图片


讲座部分


聚焦司法适用与立法完善,

朱丹院长深度解析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前沿议题


图片

朱丹院长系统讲授了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理论基础、域外立法、我国立法、司法适用及立法完善等内容。





专家与谈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

制度价值与未来展望


厦门大学法学院丁丽瑛教授在与谈中表示,朱丹院长早在2016年就出版专著《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可见在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领域有着极具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研究。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兼具补偿性及惩罚性功能,是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相结合的制度产物。在适用该制度时,需要充分考虑促进产业发展、维护竞争秩序等内容。未来,相信人民法院将进一步深入落实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提问环节


聚焦讲座热点

热议制度关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随后,参加讲座的师生和实务界人士踊跃提问,朱院长对诸多问题进行了耐心详细地解答。




听完朱丹院长的讲课后

他们有话说……


图片


林秀芹

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朱丹院长凭借深厚的法学素养与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系统梳理了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理论基础,精准剖析了司法实践中的关键难点,并对立法完善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建议。讲座中,朱丹院长对‘恶意’与‘故意’的法律界定、‘情节严重’的本质属性以及法定赔偿与惩罚性赔偿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论证逻辑严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在场师生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学术见解和丰富的知识养分。此次讲座不仅是学术交流的典范,更是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深度融合的生动体现。讲座为法学教育与司法实务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完善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图片


叶鑫欣

厦门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

这场专题讲座让我深切体会到何为“裁判智慧的可视化表达”。这场思维盛宴,既展现了资深法官穿透法律文本的学术功力,更彰显了审判实践者直面制度困境的担当,让我在熟悉的法条纹理间感受到了思考者的理性温度。朱丹院长对‘构成要件’从制度本源到实务痛点层层剖析的司法智慧,既解答了我多年的实务困惑,也让我对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应当具备‘向后看’即填补权利人损失、‘向前看’即示范性裁判预防再犯的功能有了更深层的认知。在惩罚性赔偿从纸面规定快步走向生动实践时,这场讲座带给我的不仅是法律技术的精进,更是一场司法理念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