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董慧娟教授、陈俊凯博士生出席2025年知识产权南湖论坛,陈俊凯获南湖论坛“新叶奖”二等奖
来源: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
|
作者: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
|
发布时间: 2025-04-18
|
25 次浏览
|
分享到:

知产院讯 4月12日至13日,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办的2025年知识产权南湖论坛在武汉举行。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董慧娟教授、2021级知识产权法学专业陈俊凯博士生出席此次会议,并分别作主题发言。会议期间,陈俊凯博士生撰写的论文《半公地理论视角下生成式AI模型训练数据使用侵权问题及其解决》获评南湖论坛“新叶奖”二等奖。
4月13日上午,董慧娟教授在第五分论坛发表了主题为“AI应用中的个人权益保护问题”的演讲,她首先对我国AI应用引发的侵权案件,尤其是换脸类诉讼案件的总体状况作了梳理和介绍,接着分析了这类案件涉及的著作权(含表演者权)、肖像权、个人信息权益等多种个人权益及复杂法律关系,并就司法裁判的不同态度作了介绍与评析,最后认为,司法裁判应注重类型化分析,建议对单纯身体部分的可识别性持谨慎保守态度,警惕可能导致的个人信息权益保护路径被不当适用甚至滥用的现象,期待在此类新类型案件司法裁判态度逐渐趋于一致、形成共识。在同一环节发表演讲的学者代表,还包括武汉工程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代江龙、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副教授何天翔、日本东京大学田村善之教授、德国慕尼黑马克斯·普朗克创新与竞争研究所前所长约瑟夫·施特劳斯(Joseph Straus)教授。

4月12日下午,陈俊凯博士研究生在第八分论坛发表了主题为“半公地理论视角下生成式AI模型训练数据使用侵权问题及其解决”的演讲。他分析了生成式AI模型训练数据使用的实践概况以及由此造成的著作权、个人信息侵权等多重风险,认为“半公地理论”作为传统产权理论的重要补充,可以为生成式AI模型训练数据界定提供新的观察视角,并在具体论证生成式AI模型训练数据的“半公地属性”基础上,尝试提出契合AI技术发展与权利保护的训练数据利用治理方案。该环节中,还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的6位优秀年轻学者就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沿动向作主题发言。
经了解,本届“南湖论坛”征文活动收到来自80余所高校以及律师事务所的青年学者、实务工作者的论文共计438篇。文章既包括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知识产权立法法典化路径等基础理论的研究,也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训练,服务提供者版权注意义务,人工智能生成物,新质生产力等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热点问题研究。经过查重、初审、复审和终审等环节,最终评选出新叶奖获得者18篇,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10篇。

本届论坛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知识产权学院、新时代科技革命与知识产权学科创新基地、吴汉东法学教育基金会、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研究基地、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基地、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湖北)基地、国家版权局国际版权研究基地、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湖北省知识产权研究会、湖北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共同承办。论坛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与知识产权制度创新”主题,来自中国、英国、美国、德国、日本、韩国、葡萄牙等国家知识产权领域的700余名学界宗师、知产新秀、律政精英、产业领袖齐聚江城,为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以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言献策。论坛同步进行线上直播,截止会议结束,观看直播人次为60.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