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上午9:30到11:30,四川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原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高级法官孔祥俊在法学院B137为参加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冬令营的同学们授课,课程的主题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前沿问题”。
课程开始,孔祥俊书记先为学员们简单介绍了中国的法院体系,以便大家理解相关案件的审判程序。然后孔书记为大家分别讲解了各类知识产权相关案件,依次为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反不正当竞争。在商标权方面,孔书记和学员们分享了中国两个著名的案例:其一是张裕解百纳案件,该案件涉及的主体广泛,包括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余中国的各大葡萄酒公司,如长城、王朝等,争议的焦点是有关“解百纳”的认定,其应该被认定为通用名称,但是烟台张裕集团早在2001年就已经申请了“解百纳”的注册商标,最终该案件以和解的方式结束;其二是美国苹果公司和深圳唯冠公司的IPAD注册商标之争,苹果公司最终向深圳唯冠公司支付6000万美元结束了这场商标“战争”。在专利权方面,孔书记对专利侵权的认定标准作了简要分析。在著作权方面,孔书记对于计算机软件应该被归为哪种知识产权以比较法的视角进行阐述,指出我国将其列入著作权中符合国际大多数国家的做法。在反不正当竞争领域,孔书记列举了王老吉和加多宝、腾讯和360之间的不正当竞争案件,说明不正当竞争违反了公平、自愿、平等、诚实信用的商业原则,同时也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一种侵害。
在课程中间的几次提问环节,学员们针对中美法律适用结果的不同、著作权中的“相似性”的认定、相关法律冲突的最终适用等相关实务问题积极提问,孔祥俊书记一一做了言简意赅的解答。
整场讲座,孔祥俊书记以严谨的思维、清晰的逻辑、丰富的实务经验向学员展现了现代中国知识产权实务的最新动态,使在座同学们获得实务方面的宝贵经验。
(文/黄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