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下午,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经济学院双聘教授龙小宁受邀为冬令营学员作主题为“创新驱动下的中国经济展望”的讲座。
首先,龙教授介绍了14年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情况。客观来说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数据统计,今年预计我国整体工业输出低于7%,GDP增速低于7.5%,可以说中国经济已经度过超高速发展时期,迈入平稳增长的经济新常态。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人口红利减少;调整经济结构,减缓产能过剩(over-capacity)以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龙教授认为这是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换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应对现今乃至将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保持乐观。
接下来,龙教授具体分析了当前中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不平衡,具体表现为政府投资和净出口比重过高,消费所占比重过低。前者导致国家垄断的行业范围过大,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过度膨胀,限制了资金技术流向服务业,以及国际贸易争端频繁,国家财政所受压力较大。后者则抑制了国民生活和健康水平的提高。而中国经济真正应当忧虑的在于根本的经济结构问题,具体包括前述对政府投资和出口的过度依赖;对资金和人才分配的无效率;支撑经济长期增长的创新要素不充分。这些都导致经济长期发展的可能性受限。
随后龙教授简明扼要的指出解决上述挑战的方法唯有改革,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改革:司法独立、法律专业化;2.监管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强反垄断调查;3.国企改革:应采纳现代企业产权结构,发展混合所有权;4.税收改革:营业税改增值税,以及开征能源税;5.财政改革:推动利率市场化,健全地方政府财政平台。而与鼓励创新有关的政策PPP(patent promotion policies)在所有改革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对此龙教授专门予以实证研究,验证了PPP对于促进专利数量增长的积极作用。尤其是政府采取税收优惠与对财政补偿的双重激励政策,使得每年专利申请和批准的数量不断增加,至11年中国已超过美国和日本成为专利申请第一大国。但同时应看到这一鼓励政策的消极影响,即专利申请标准降低使得专利无效率居高不下,已获批准的专利质量不高(负选择效应)。因此,龙教授主张政府应当在综合衡量专利质量和推动PPP成本的基础上更好的评估与改进这一政策,以真正发挥该政策对促进创新的作用。
讲座结束后,是同学们的提问环节。龙教授在解答过程中又进一步阐述和总结了自己的观点:中国要想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目标,最重要的是通过技术创新和提高生产率来提高经济竞争力。
(文/方海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