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营系列讲座之“中国视野中的国际知识产权法”
来源: | 作者:proe70355 | 发布时间: 2014-12-06 | 557 次浏览 | 分享到:


12月5日下午2:30到5:00, 厦门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林秀芹教授在法学院B137为参加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冬令营的同学们授课,课程的主题为“中国视野中的国际知识产权法”。

本次讲座中,林秀芹教授以中国的视野出发,首先介绍了中国历代如何看待知识产权尤其是知识产权条约,以及这些条约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和未来发展的问题。在讲到中国的古代科学技术发展上,林教授毫不吝惜地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尤其是四大发明表达赞美。她认为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化遗产、数量众多的发明,但同时也指出其缺陷就在于没有发展出知识产权法、没有西方的产权观念、缺少私有财产传统。接下来林教授就中国知识产权体系的发展和知识产权条约对中国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影响进行了详细讲解。随后她对从封建社会闭关锁国,到19世纪被列强用武力打开国门后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这一段时期中国开始逐步引进的知识产权制度展开评论。在讲到新中国建立后的时期时,介绍了计划经济对知识产权发展的影响以及改革开放后中国与国际知识产权公约接轨。林教授认为由于对外开放时期中国知识产权政策和中国逐步加入重要的知识产权条约,使国际条约对中国知识产权法的发展起到了路标、指南和推动力的作用。在讲到2008年至今,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出台,国家加强自主创新、制定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加强科技的研发等一系列措施时,林教授对中国到2020年成为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表示了期待。最后一部分林教授就近期知识产权热点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包括之前对商标法的修改以及正在对著作权法、专利法所进行的修改,以及国家在北京、上海、广州新设特别的知识产权法庭的举措。最后林教授总结指出中国经历了从古代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到近代受到压迫引入知识产权制度,到某一时期废除知识产权保护,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再发展知识产权并使国内法与国际条约接轨,到现在主动提高保护标准来以迎合国内的需求。这显示着中国在知识产权发展方面的角色在变化——从奴隶变成了主人。由此林教授对将来中国知识产权的新发展充满期待。

林教授生动精彩,热情洋溢的讲座引发了学员们深入的思考。讲座结束后,在场的同学针对林教授讲座的内容积极提问。林教授予以细致解答。

(文/万星 )